混合式多单元耳塞的新篇章——谈谈飞傲 FX17 圈铁静旗舰耳塞

大家好,我是梼昧狂客,一个不知名的HIFI退烧弟中弟。今天和大家讨论分享的是——飞傲最新旗舰圈铁静耳塞 FX17。

 

虽然13颗单元,但FX17尺寸其实并不大,只是厚一点

 

依旧是比较直球的风格,显而易见一开始准备的视频稿,但有些东西视频说不清楚,还得落在文字上,尤其是FX17看起来比较“另类”的单元配置,深入探究并实际把玩之后,我觉得FX17可以称之为——开启了混合式多单元耳塞的新篇章。

 

精工制造,外形洗练,飞傲的审美和那些“外壳厂”确实差异很大

 

先看一下基本配置——FX17采用了5分频圈铁静混合式设计,1圈4铁8静电,单边共计13颗单元,使用3D打印结构件装配在纯钛金属腔体中。

 

飞傲的宣传海报,其实我还挺想亲自拆开看看的

 

好了好了,师傅别念了,我知道,技术层面上的东西很多人不感兴趣,那么我们就来点直接,先说它的声音表现。

 


 

这里,我使用的参考对象是——达音科 川,一款很优秀的国产圈铁静耳塞,4分频9单元,上市一年多了,大家应该也很熟悉。

 

优秀的产品是不怕比较的,也是经得住时间考研的

 

当然,有朋友会说,川代表不了圈铁静耳塞的最高水平,额,只能说由于不是耳塞玩家,暂时手里只有它,非要说把X9000或1266拿出来对比,我觉得没有任何意义。

 

都是些小玩意,不值一提,耳塞是耳塞,何必与耳机较劲呢?

 

线材均为原厂配线,硅胶套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的,FX17搭配JVC FX11,川搭配final短E套,关于这个问题后面会详细解释。前端设备我尝试了很多,也放在后面单独说,反正你可以默认我不存在驱动和音源上的短板。

 

原线+FX11硅胶套+飞傲M23便携播放器

 

FX17声音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现代风格”,全面均衡、动态鲜明、细节丰富。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声音,没有特别个性化的音染,这也是目前HIFI圈的主流审美。这种评价看着有点“水”,好像套到其他耳机耳塞也行,但其实不是这样,无论是从厂商产品定位还是圈铁静的技术构架来说,它就应该是这种评价。

 

首先是产品定位,飞傲这种字母+数字的命名方式看着确实让人迷糊,但了解了之后,不同耳塞之间的区别是一目了然的。

FD系列是纯动圈,强调舒适的听感和人声表现,FA系列是多单元动铁,强调高频宽、干净且丰富的细节表现。

FH和FX系列都是多单元混合式设计,这类设计的初衷——是将不同类型单元的技术优点结合在一起,实现1+1>2的效果。

比如低频采用动圈单元,提供较好的氛围感和较大的低频动态,中频采用多颗复合动铁单元,提供较高的声音密度,高频和极高频采用EST静电单元,提供较好的高频延伸和高频细节。

 

包装配件我就不说了,大家直接看图吧

 

每一个带独立编码,毕竟是18周年款,但并不限量

 

由于飞傲的耳塞我听得不多,我只能说,FX17的水平确实是达到了旗舰级

 

金银铜三种材质混编的线材,当然了,外行经常把它看做玄学

 

翻盖+小抽屉,我记得SONY也喜欢这种包装风格,挺方便的

 

全部配件就是这些了,最近还补充赠送了一个耳塞保护袋,记得找客服要

 

所以,假如你要找声音HUFI的耳塞,那圈铁静或圈铁构架可能都不适合你。ACG女毒行不行?这个倒是可以,但此时就不要谈耳塞构架了,我们要更具体的说,比如具体到某一款耳塞的三频比例分布,单元分频设计。这些东西就是被某些菜鸡看起来比较玄的“厂商调音”,本质是——用硬件配置和电声技术实现主观需求(也就是为何FX17单边用了8颗EST单元的原因)。

 

严谨的厂商都不会盲目堆单元,毕竟,单元越多腔体越大

 

具体对比我们要分成几个方面,首先是低频。

川的低频对某些人来说是有争议的,觉得低频比较“狠”,这个评价有多种含义,首先是低频紧凑扎实,声音偏“干”一些,其次是低频动态瞬态比较好,声音收束有力,显得很快,最后是低频具有一定量感,多不多不好说,但肯定不算没低频的塞子。

三者结合就造成了川的低频存在感很强,拳拳到肉,有些制作稀烂、低频电平爆表的垃圾录音就没法听了,所以也有种说法认为它是“器乐塞”。FX17的低频风格与川有很大差异,最明显的是——声场大了一圈,低频比较蓬松,舒展、有深度,有临场感,更“湿”一些。

 

怎么叫声音的“干和湿”?简单说,就是——混响的多少。

混响少,延迟短,衰减快,声音听起来就比较干,往好了说,干净快速准确,往不好了说,那就是声音比较假,听起来不自然。当然,这也不是说混响越多越好啊。混响太多的结果就是“山洞音”,低频浑浊拖沓空洞,那就没法听了,典型代表是final夜壶,没听过的可以找样机试试。

 

FX17和川的低频我觉得都在一个“混响舒适区”,都是可以接受的,很优秀的,但体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我们拿一首歌来举例,《A.Piazzolla by Strings and Oboe》这张专辑中的第三首Prmavera Portena。

 

 

这是一首探戈,众所周知,探戈经常把低音提琴当打击乐器用,有事没事敲两下,在这种演奏方式下,低音提琴就是一个共鸣丰富的薄皮木箱。

此时能明显听出FX17和川的差异,FX17重放出来更有“形体感”,就是你能想象到,是那么大的一个空箱,敲击之后有共鸣、有残响,声音是立体的,有深度、有层次。川的重放则显得素质更高,明快、爽朗、干净利索,控制力更强。

 

如果还不明白,我们再找一个例子,毕竟“打击乐器”有时候还是显得有点简单了。

可以试试肖斯塔科维奇的大提琴奏鸣曲,别听老罗的啊,试试沙弗兰(Daniel Shafran)的版本,这位大师人送绰号“大提琴诗人”,技巧没的说,但最出名的是乐韵情感的表达。

 

 

此时FX17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个特点,情感丰富,不拘谨,而川则更适合一些年轻乐手和炫技型的作品,比如拉费里尔(Victor Julien-Laferrière)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大提琴协奏曲,其中的华彩片段和第四乐章特别有老肖那种神经质的风格。听完之后第一感觉是爽,年轻小伙真有劲,第二感觉是川的素质很高,但也需要高品质录音才能喂饱,第三是我们既可以选择听音乐旋律也可以选择品味音乐情感,HIFI玩家和音乐爱好者不矛盾,但适合的设备有区别。

 

人声部分二者差异也很明显,强烈建议大家试试Gin Wigmore的专辑《Gravel&Wine》。

她的声音我觉得算是那种非常有“金属感”的“大嗓门”女声,底气十足,质感强烈,而且这张碟录音做的也很好。

 

 

川的演绎是犀利、明快、高亢的,很有穿透力,再加上本身动态较好,爆发力也很强,称得上是“金石之声”,但是,前提是这位女歌手底气够足,小日本那种“肾虚气喘”风格就不行,真嗓唱不上去,非得拿假嗓子往上够,头几句还行,后面听着撕心裂肺的。

FX17虽然用了8颗EST单元,但是它的中高频反倒是灵动细腻风格的,没有川那么张扬,内敛一点,女声慵懒甜美的一面展现的很好。这话说得好像有点矛盾,但其实不矛盾,《Gravel&Wine》这张专辑的曲目有点精分,爵士、摇滚、流行,什么风格都有点,既有低吟浅唱也有铜琶铁板。

 

川的造型凹凸有致,FX17则显得比较圆润

 

同样是MMCX母座,由于不同的结构设计,安装位置有差异,川更靠近背板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虽然这两款耳塞都是圈铁静构架,但具体分频和单元配置不同,尤其是静电单元负责的频段不同,那种“看一眼配置表,用了几个单元就怎么怎么开脑放”,是非常低级的认知。

FX17的设计很特殊,它可能是EST单元分频点最低的圈铁静耳塞,6000Hz以上频段均由EST单元负责,相较之下川的设计其实更常见一些,用两颗高频动铁衔接到极高频EST单元。因为EST单元需要负责这么宽的频段,所以对声音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受限于EST单元的技术原理,灵敏度不够高,那就只能并联提高声压。

 

FX17的后导气孔很有特色,在耳塞顶部,一排细密小孔,清理的时候可以试试蓝丁胶粘一粘

 

至于很多人怀疑的驱动问题,这就属于电声外行才能问出来的东西。

EST静电单元是极高阻,兆欧级别的,需要使用信号变压器匹配,并不直接与放大器连接,和动圈或动铁单元的并联不是一个概念。这点在数据上也能证明,川是43欧 109dB/mW,FX17是16欧 104dB/mW,但我们的设备都是电压输出,而换算成dB/Vrms的情况下,二者就非常接近了,川是122.67dB/Vrms,FX17是121.96dB/Vrms。

 

 

外行只需要质疑就可以了,厂商需要考虑的就多了,这玩意叫datesheet,也就是元器件说明书

 

所以飞傲这次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产品,一款前所未有的、真正体现EST静电单元特色的圈铁静耳塞,不再只是局限于——用EST静电单元给极高频增加一点空气感,而是带来一种不同的高频展现方式。

有何不同?我的感觉是——细腻、顺滑、灵动、通透,没有动铁高频那么强烈的存在感,但是很自然,不刺激。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话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耳机耳塞音箱买哪一个?

我的答案很简单——看你的使用场景,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这三者实际上是三种不同的审美取向。

 

耳塞、耳机、音箱,不仅需求不同,特色也不同,非要纠结一下的话,都买吧

 

川是典型的混合式多单元耳塞审美,高频宽、大动态、素质卓越,而且你很容易感受到它的素质,很优秀,相当优秀,但是,挑剔录音。

FX17则有点像开放式大耳机的审美,频宽动态表现同样优秀,但换了一种展现方式,自然从容,舒展大气,素质很高,但并不刻意凸显素质。

 

类似的高端混合式多单元耳塞我以前也用过,而且有一款我很喜欢——64audio Noir限量版,同样是很自然的声音,不看配置表,甚至未必能听出来它是圈铁配置,三频连贯协调。

 

 

这也是和刻板印象唱反调嘛,花高价买个限量版结果声音这样?甚至还不如某些一两千的多单元听着刺激,但它展现的是音乐,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细节,我想可能这也是飞傲在他的旗舰耳塞上想体现的设计意图。

 


 

最后谈一下FX17的其他方面,由于我从不照着商品海报念稿,所以很多我认为不太重要的东西,大家看官网就可以了。

 

首先是5分频设计,按照频率从低到高,分别是1动圈+2动铁+1动铁+1动铁+8EST静电,有点反直觉,和常见设计不太一样,所以说耳塞一定要听,看图猜谜是没用的。

其次是制造工艺,FX17的结构是我认为最理想的状态。CNC加工的纯钛外壳只作为外壳,内部结构由3D打印组件进行拼装,既保证了一致性,又具有很高稳定性。

 

然后是驱动问题,刚才说过了,FX17的灵敏度很高,有多高?121.96dB/Vrms。

但是,我仍然建议使用便携播放器搭配FX17,我手里常用的是飞傲M23,如果觉得国砖不方便,也可以考虑内置电池的便携解码耳放,比如MUB1,这是底线了。

 

MC01单端版,MUB1,N3PRO,M23

 

有些朋友可能不理解,我这小尾巴怎么就不行了?功率同样很大嘛。

这就是没搞清楚大小王,高灵敏度的耳塞,需要很大的功率吗?不需要,但高性能的D/A芯片能装进小尾巴里吗?M23装的是AK4191+AK4499EX,两片CS43198的小尾巴拿什么碰瓷啊?都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更不用说周边电路了。

我们现在其实已经到了一个输出功率过剩的的时代了,最起码对于高灵敏度耳塞是这样的,买便携播放器和便携解码耳放,其实买的是高性能DAC。想明白这一点,就不要再反复纠结小尾巴如何如何了,真要说出门简单听听,FX17配送了一个USB-C替换插头,不用单独折腾。

 

最后聊聊线材和硅胶套

线材可以用于调音,但使用线材调音是一件很亏的事情,我也给FX17搭配过其他的线材,一条DHC纯银,一条OE audio的金银合金,有区别,但由于原配线材品质就很高,说不上提升,非要折腾这个,建议带着耳塞去店里先试试。

 

左边DHC,右边OE Audio,如需科学验证,自己买个数字电桥测一下就知道区别了

 

硅胶套影响就很大了,FX17是典型的粗导管耳塞,为了避免硅胶套半波谐振带来的高频音染,建议使用大口径硅胶套。这句话我其实说过很多次了,在评价达音科川的时候详细介绍过相关原理。但FX17有一点不太一样,MMCX母座的位置并不紧贴后盖,导管又比川更长,所以我以前推荐的final短E套就不合适了,需要导管长一些的硅胶套。同时满足这俩需求且佩戴舒适的,那就是JVC了,它的导管开口也是目前市面上各种硅胶套里面最大的,FX10和FX11任选其一即可。如果想加强一点高频的话,也可以用spinfit,飞傲出厂配送了三对,看尺寸大概是CP145,但最适合FX17的其实是CP155,不仅导管口径粗,而且插入深度更大,气密性更好。

 

从上到下,CP155,清泉,短E,FX11,都可以试试

 

优秀的万元旗舰,优雅的审美取向,这是我听了20天之后对FX17的评价。不过这个耳塞还没开售,我看就有一堆人来找茬了,毕竟飞傲说的“仅售9999”,这几个字确实有点刺激人。但我觉得没必要和eye-fi玩家较真,能鲜明的体现EST静电单元特色的耳塞,目前就这么一个,以此来说,FX17就是非常值得尝试的好产品。

 

 

 

 

 

作者:梼昧狂客 04-17 08:01 

网址:混合式多单元耳塞的新篇章——谈谈飞傲 FX17 圈铁静旗舰耳塞

 

 

Views:0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