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还算不错的尝试——飞傲FX15
从给魅族制作第三方配件的代工厂,到闻名国内外的巨头HiFi品牌,在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十来年间,飞傲也踏上了自己的崛起之路。得益于清晰的产品规划以及出色的品牌运营能力,飞傲得以在一众音频品牌中脱颖而出,这也使得飞傲成为了国内音频品牌中为数不多的有着“大厂风范”的厂家之一。
早年间,用户群体中不乏有着“飞傲没调音”的声音存在,彼时听过了飞傲的部分产品后,我自然也成为了其中一员。随着飞傲的不断发展,这种声音似乎越来越少,在听过最近几年飞傲推出的一众产品后,我对飞傲出品的印象也有些许改观。
虽然这篇文章算是首次正式发表飞傲产品的评测,但与飞傲的缘分却是早在几年前就结下了,只是那时候刚好入职了友商,相关的送测产品只发了几次图赏便没了后续,着实有些抱歉。同样的,本篇评测的主角FX15,也是品牌方赠予送测的,请酌情观看。
因为在这个行业里有过多个层面的经历,我了解部分烧友/厂家对于“KOL”的某些看法,所以每篇评测我都会告知器材来源以及合作方式,即便是收取费用的评测也不会左右我对于产品的观点输出,望读者以及品牌方周知。这方面飞傲还是做得不错,媒体沟通群里反复告知大家根据真实体验输出观点,对各自的读者受众负责。(题外话:品牌方对于脑洞大开瞎JB吹的内容其实很反感的,彼时在友商对接媒体时有收到过类似的评测,脑洞之大令人咋舌)
说回FX15,这是飞傲首次在耳塞中运用静电单元,从型号的命名来看,似乎也可以看做是飞傲即将开设新的产品线。不过在我看来,FX15或许是飞傲全新尝试的一个开端,跟该型号首次使用静电单元无关,而是在一圈一铁四静电的配置下,赋以4999元的售价,在这款产品上,似乎看不到飞傲往日突出的“性价比”标签(虽然我个人是比较反感用“性价比”来描述音频产品的)。于是,我们可以理解为FX15是飞傲体现“信心”的一款产品,而在深入使用后,FX15的某些设计却让我觉得飞傲还“不够自信”,这里先按下不表,后面再展开细说。
凑字数环节:别的产品也许可以省去开箱部分,但在飞傲这里,这或许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FX15配备的耳塞套来说,就有7组19对之多,此外还标配了3.5&4.4可换插头、MMCX拨片、耳塞清洁刷、磁吸线夹以及HB5收纳盒。FX15的线材则是采用的224芯8股纯银线基,除了五金件做工很在线以外,线材本身的外观并没有长在我的审美点上。下面请感受一下来自“配件大厂”的压迫感。
审美跟听音喜好一样,是一件主观的事情。只看网图的话,我对FX15的外观并没有什么感觉,但上手后就会发现,实物的质感其实十分突出,饱满的面板+厚实的腔体,摸起来有种“珠圆玉润”的感觉,搭配丰富的耳塞套,佩戴起来也没有任何压力。
声音设计:这部分内容或许会引起一些争议,但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说下我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FX15的腔体上设计了一个静电开关,以此让用户AB感受静电单元的音色特点,从官方的产品资料以及给到的媒体文件都无不强调这一产品特征。在实听对比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猜想,于是跟马太太求证了下,得出结论:FX15在静电开关打开后,机内并没有对三种单元重新做分频设计,而是从中高频开始往上的频段,由动铁单元和静电单元混合发声,静电单元的声音是叠加上去的,以此来服务于“用户AB静电单元音色”的产品特征。多单元耳机中混合发声的设计并不少见,但大多都是同类型单元在同一分频频段内进行的,只是在分频衔接处有一定的重合以过渡平衡音色。虽然FX15的声音整体表现还是比较和谐,但这样设计还是不免有些冒险,而基于此声音设计诞生的产品特征,在我看来其实没那么必要,这也是我前面提到的“不够自信”的观点所在。
1、控制文章长度,这里的内容点到为止,若是没看明白想进一步探讨的朋友,欢迎评论/私信/加v交流
2、跟马太太二次沟通后进一步验证了我的猜想,这里补充下FX15的分频设计:动圈单元通过物理分频限制频率,负责低频;动铁单元未做分频,全频响应;静电单元使用电子分频,负责中高频及以上的频段。
虽然FX15的分频设计存在着不同单元混合发声的情况,但在实际的听感中,却并没有什么过分违和的现象。相反的,在我看来这组四静电的音色是调教得足够出色的,以至于在第一耳朵听到的时候有种熟悉的感觉(/手动滑稽),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标题里称FX15为“还算不错的尝试”,而后文中关于FX15的音质描述,也都是基于打开静电单元后得出的,请知悉。
如产品资料写的那样,FX15的确有着不俗的声场以及分离度,特别是在纵深方向的表现,用户能非常轻易地感受到人声与不同乐器间的前后位置关系,在大编制/OST的演绎中则更为明显。
FX15的低频没有很夸张的量感和下潜,甚至低频的弥散层次也不算十分突出,但是胜在弹性表现不错,且非常宽松,氛围感出色,这给FX15整体温暖的音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通过S.Turbo技术的物理分频手段来限制动圈单元的出声频率,使得FX15的中低频衔接呈现出了非常顺滑自然的状态。
人声及中高频,这里主要通过流行乐展开讨论,而流行人声大多会带出中高频相关的表现,便一起说下。FX15的人声还是有一定距离感的,不过前面也说了,即便如此人声位置还是能很好地跟背景乐器分离开来,并不会被乐器掩盖。但......FX15人声最大的不足在于略微有些发虚,结像不够扎实;其次人声的音色是比较严肃的,不过有些过于严肃了,听着略微有些发干,我个人还是喜欢略微带点染色的人声表现。FX15的频响曲线中压低了6kHz的响度,其结果也是反馈到听感上的,这很好的规避了流行人声中容易出现的齿音/C音/S音等影响耐听度的声音出现。
中高频、高频和极高频,FX15在这部分的处理是十分聪明的,抬高2-3kHz同时压低6kHz,并且两个位置有着明显的响度差以及顺滑的过渡。6kHz刚才已经说过了,而抬高2-3kHz则能给乐器基音带来明显的响度体现,除了能让低频乐器的击打力度更突出外,也能加强其它乐器的存在感,丰富乐曲中的“信息量”。跟某些产品更极端地提升6kHz来丰富信息量相比,FX15的处理无疑是更加克制且聪明的选择。在静电单元的加持下,FX15的高频乐器表现也是足够出彩的,小提琴、钢琴、管乐器等都有着细腻顺滑且延伸感明显的音色。不过由于只用了一颗动铁单元,真正意义上的乐器细节体现得并不够充分,如小提琴协奏曲中在多把琴齐奏时,则无法明显感受到不同琴之间强弱音的微小区别。
以上便是有关FX15的所有分享内容了,从三频的表现来说,FX15无疑是耐听的,但除了耐听之外,我觉得FX15仍有一些优化的空间,比如流行人声的表现,比如动铁单元的数量选择......作为飞傲首次运用静电单元的型号,FX15在我看来是成功的,但我更期待的是飞傲能够摒弃一些没必要的杂念,更加纯粹地展开续作的研发,略加优化,便可成为此等价位上的一枝独秀。
作者:Rechol 编辑于 08-31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