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认主的飞傲K19:PEQ调节思路最细指南
飞傲的旗舰解码耳放一体机K19最近在国砖吧举办了巡回试听活动,具备31段PEQ功能是它的一大核心卖点,由于我之前浅玩过其他产品的10段PEQ功能,对PEQ算是有比较初步的了解,故申请了此次试听,想要借自由度更高的K19来验证一些之前没有付诸实践的想法,同时也希望有懂混音技巧的大佬看到此文能给我提出一些建议。
其实早些年我还是个纯随身HiFi玩家的时候,对EQ这个功能还是比较排斥的,尽管当时市面上还有像COWON爱欧迪那种以强大的EQ功能为卖点的随身HiFi品牌,但那毕竟是极少数,当时大多数播放器玩EQ的话多少有些暴殄天物的感觉,因为对于一般的设备来说,调整EQ一是很容易使其动态表现受损失,二是可调节项往往不够细致,很难做好取舍。但其实对于很多专业设备来说,这两点是无须担心的,因为专业设备所采用的处理器和音频算法往往更加先进,无需过于在意动态压缩的问题,且专业设备较多的可调段数以及PEQ所特有的可调Q值也使得其均衡器效果可以进行非常细致的调整,更容易做好取舍和平衡,只是这样强大的PEQ功能以往很少出现在面向普通消费者的音频设备上。
而K19则采用了专业级的ADSP-21565处理器,借由其强大的音频算力,可让K19经过PEQ调整后依然不会出现明显的音质劣化现象,且动态与限幅压缩的各项参数可调的这个特性,也可使K19进行高自由度的动态补偿处理。而31段的超多可调节PEQ频段数,以及0.4dB~128dB的大范围可调Q值,则赋予了K19超高的调音自由度,有助于保证其声音效果的平衡性。
对于K19在使用体验上的一些特质,例如其超丰富的接口带来的超强拓展性,在此我就不做过多赘述了,这台机器是可横放也可竖放的,我对此提一个小建议,竖放的时候,K19有一个耳机鞍座的配件,可以让它作为耳机架使用,非常节省空间,但这个鞍座是塑料材质的,且没有什么固定结构,要是飞傲后续能够为K19推出一个金属材质的耳机鞍座配件,且能固定在机身上的话,我认为整台机器的质感还能再提升一个档次。
其实我非常理解不少人看到K19这负责调节PEQ的DSP客户端界面就犯迷糊的情况,我刚看到它时也迷糊,毕竟它这个可调节项是真的太多了,对此飞傲为K19内置了很多针对不同曲风而预设的PEQ方案,飞傲官网的玩家社区里目前也有不少大佬针对不同耳机特性而做出的PEQ方案,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但是我有这样一个想法:我认为,每个人对于“标准”的定义都是有差别的,倘若我们为K19搭配一款手头现有的,同时自认为声音比较中正的耳机,然后使用各种风格的音乐进行调整和取舍,创造出一个比较杂食的PEQ方案,则这个方案有很大概率能够让K19自身成为一台非常符合我们自身审美偏好的参考机,这样的PEQ方案,我称其为“标准模式”。在使用K19搭配其他耳机时,我们往往也无需做太大幅度的调整,直接在这个被创造出来的“标准模式”PEQ方案的底子上进行修改即可。由于以这种思路创造出的“标准模式”K19,其声音中蕴含着很强的用户个人主观审美色彩,因此我称其为“滴血认主流”。
当然,PEQ再怎么强也不是万能的,首先它并不能提升器材的驱动能力,倘若耳机在设备上获得的驱动状态不佳,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过PEQ设置来改善的。还有就是设备的解析力,倘若其信息量不足,那么调整PEQ反而很容易适得其反,让声音进一步失衡。
而K19的驱动能力在万元左右的一体机中是非常强的,在32Ω负载下,其标称最大输出功率为8000mW,实际搭配下来,无论是像HD600、R70X这样的高阻动圈耳机还是像水月雨COSMO大都会这样的大尺寸平板耳机,都能够被其驱动出非常完整的声音框架。在推小耳塞时,K19也能够展现出较强的控制力,声底足够干净,具备很广泛的器材适配性。K19的解析力也较强,全频段都具备不错的声音密度,在我看来,它的这两项特质已使其具备了值得深度体验PEQ的先决条件。
对于协助我完成“标准模式”的耳机,我选择的是铁三角R70X,虽说它的声底是微暖的,其低频混响也略强,但在我看来这并不影响其本身对于各类曲风的高度适应性。在不开启PEQ功能的情况下,R70X搭配K19的声音,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在于其声音层次感,无论是人声还是各种乐器,听起来都有一种很刻意的疏离感,其声场规模虽大,但全部声像都好似集中在了声场空间的外围,有一种假大空的感觉。因此,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改善这套搭配的声音层次感,则是对我自身来说,创造“标准模式”的首要任务。除此之外我还希望这套搭配的低频下潜表现能更好一点,极高频延伸能再出色一些,在人声的表现上,我希望女声的质感更空灵,位置更近,而我又不希望过度牺牲男声的厚重感,为此我做出的调整方式如图所示:
首先是对于整套搭配层次感的改善,我选择在3kHz和5kHz处各自分别做2.2dB和2.6dB的峰值增益,Q值各自分别选定为3.4和5.0的高Q值,可以比较明显地提高声底的明亮度,此时管弦乐器的距离感会比较明显地被拉近了,虽然此时这套搭配的声场规模听上去稍微缩小了一些,但听大编制交响乐时的层次感我认为反而更佳。
接下来我选择在40Hz以下做1.4dB的低搁架增益,将Q值调至1.6,同时在50Hz处做-0.8dB的负增益,以此来改善整套搭配的低频下潜,但对于低频的能量稍作控制,以免R70X的低频出现散糊感。之后我在8kHz以上做1.2dB的高搁架增益,同样将Q值调至1.6,加强高频乐器的泛音表现,使它们的音色听上去更加灵动、更有空气感一些。
再之后我们对人声的质感来进行微调,我选择将2kHz的频点做1dB的小幅增益,并使用0.75的低Q值来将它与3kHz之间的这段曲线平滑化,有助于提升女声的明亮度和口型清晰度。不过此时女声的距离感是要比男声近一些的,且男声厚度稍差,因此我将150Hz处频点做0.8dB的增益,采用0.6的低Q值,这个思路是想尽量保证男声的厚度和力量感,但又不想过度拉近其距离,想要使其仍然保持在略远于女声的位置上。此时整套搭配无论是用来听男声曲目还是女声曲目,我认为都是比较OK的,但对于经常喜欢听男女对唱曲目的朋友来说,这种调节方式不太合适,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男声被女声所掩盖的现象。
当然,以上调整方式仅代表我个人喜好,这里主要是介绍一下我自己的大体思路,具体应该怎么去调还是建议大家亲自上手尝试。关于搭配用来调出“标准模式”的参考耳机,倘若R70X在你的心目中难当此大任,那尽管可以选择你认为最中正的耳机来进行此调整,包括但不限于拜亚动力DT900 PRO X、森海塞尔HD490 Pro、索尼MDR-MV1等等,但尽量不要选择耳塞来进行这步操作,因为即使是价格比较高的耳塞,其对于声场、声像定位的呈现效果,也很难像头戴式耳机那么客观、准确。
接下来调节DSP客户端界面左上角,负责动态与限幅压缩参数调节的区域,确定好一个自己觉得听感最自然的动态呈现效果,由于整套搭配的动态底子已经很不错,经过上述调整之后,动态损失的现象也并不明显,因此这里我仅对DRCDRE和限幅调整的部分参数进行了小幅度调节。
当属于自己的“标准模式”完成后,我认为K19就基本可以算是我们手中的“本命武器”了,后续我们使用K19来搭配其他耳机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调整即可,可节省一些调音工作量。另外我们在针对某一副耳机优化PEQ方案时,一定要先明确这副耳机分别在关闭PEQ以及开启“标准模式”的K19的驱动下,它的优缺点各自是什么,不可让这副耳机丢失其优点是我们的底线,而能否改善其缺点则是视情况而定的,倘若一款耳机你觉得它本身就没有什么优点,那么直接PASS就好,K19再怎么强大的PEQ也很难救得了它,近期我尝试过的一些自认为比较不错的PEQ调整方案如下:
1.森海塞尔HD600
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烧友来说,HD600多年来一直是比较亲民的古典神器,它的声场规模较大,且动态表现较为优秀,使用K19与之搭配,在关闭PEQ的情况下,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此时HD600的驱动状态良好,因为此时其高频表现相对比较完整,没有驱动状态不佳时容易出现的高频能量不足、声底暗糊等问题,但可以感受到的是,之前在使用R70X来搭配K19时遇到的层次感不佳的问题,在此时依旧比较明显。开启之前预调出的“标准模式”后,HD600与K19这套搭配的层次感也是会改善许多的,不过针对HD600的听感特性,我们最好还是再做一些微调。
首先我将40Hz以下的低搁架增益缩小至0.8dB,并将8kHz以上的高搁架增益提升至1.4dB,Q值皆不变。由于我很少使用HD600听流行人声曲目,因此我选择在150Hz处做-0.4的负增益,并使用0.5的低Q值,然后将2kHz处的增益降低为0.2dB,Q值不变,并将3kHz和5kHz处的峰值增益也分别降低为1.8dB和2.2dB,前者的Q值维持不变,后者的Q值降低为4.2,此时HD600的男声和女声都是比较有距离感的,但这样的调整方式会将其声场规模的优势保留得更好,其高频乐器的音色质感也会更自然。
2.水月雨COSMO大都会
水月雨新推出的平板旗舰大耳COSMO大都会,其声音密度较高、声音层次感优秀,且它的中高频听感比较明亮顺滑,具备一定的华丽感,只是它的动态表现比较依赖前端的驱动能力。而对于这款大尺寸平板耳机,K19依然能够将其驱动出一个非常完整、扎实的声音框架,此时其大动态表现非常令人惊喜,没有驱动状态不佳时容易出现的动态疲软的问题。不过K19未开启PEQ时,原本自身声音层次感比较优秀的COSMO大都会,此时也变得有些“主次不明”了,仍旧呈现出了一个“假大空”的声场。
对于这个情况,之前使用R70X调出的“标准模式”仍然是适用的,且由于COSMO大都会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杂食性较强的耳机,因此我在“标准模式”基础上做出的修改相对来说要比搭配HD600时少一些,我将50Hz处的负增益调回至0dB,并将原本40Hz处的低搁架增益改为从60Hz处即开始进行低搁架增益,以此能够比较明显地提升COSMO大都会的低频能量,然后将3kHz、5kHz的峰值增益各缩减0.3dB,并将8kHz处的高搁架增益缩减至0.8dB,Q值皆不变,避免高频产生过亮的现象,此时的COSMO大都会即可呈现出一个杂食度非常强的声音风格,且修改过程非常简单。
其实我的这套以“标准模式”为核心的玩法思路,本质上就是将K19“改造”成一台对于用户自身来说,可以去欣赏多数曲风,并能够在只进行小幅度PEQ方案修改的情况下,即可匹配大多数耳机的参考级一体机。就像对于我来说,我就是觉得3kHz和5kHz各调出一个峰可有助于改善K19的层次感表现,大家在使用K19时,有什么别的不满意的点,也可以尝试寻找一个其他的调音思路来尝试改善这个问题。我提出的这个“滴血认主流”玩法可能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至少对我自己来说,这是比较省时省力的一个玩法,因此我把它分享出来,希望有和我持有同样想法的朋友能够因此受益。
作者:单端遗老 06-14 23:55
网址: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45315894903023&mark_id=999_reallog_mark_ad%3A999%7CWeiboADNatu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