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l of Fame】年度最佳便携耳放 —— 飞傲Q7评测

“便携耳放天花板”

 

 

“便携耳放天花板”

 

之前跟大家聊过,在便携播放器这块,飞傲已经坐稳了“消费级”路线的头把交椅,不管是销量、曝光度、性能表现还是产品线覆盖,都是国内外公认的Top Tier。

虽然相比一些“轻奢级”品牌少了一些设计感和讲故事的水平,但飞傲现在的产品,无论是硬件配置还是素质水平,都已经做到了毫无疑问的头部水准——其中标志性的产品,正是我之前无数次向大家推荐的核弹级DAP,飞傲M17。

 

M17作为飞傲现役便携前端旗舰,在用料、素质和块头方面,都做到了飞傲产品的极致,也一定程度代表着便携式播放器的最高水平。它流畅完整的安卓架构、All-In-One的输入输出方式、双ESS9038Pro+THX788架构带来的强大素质,以及标志性的3000mw离谱输出功率,都让它成为了烧友们梦寐以求的重量级旗舰。

 

 

“一个核心,两种形态”

 

在M17大获成功的同时,从它诞生之日起,用户们一直有一种声音——如果能把M17的音频部分与播放器部分剥离,是否能推出一款类似于Q5S这样远离安卓和主控的干扰、更纯粹更实惠的解码耳放?

——于是Q7就诞生了。

 

简单来说,Q7就是M17减掉了一台M11s的产物。它精简掉了大屏幕、以高通骁龙660为核心的安卓架构、存储与文件系统,但保留了原汁原味的XMOS316+ESS9038Pro解码架构、高通QCC5124旗舰级双向蓝牙架构、THX788+耳放架构、模糊了便携与台式界限的DC供电超级大耳模式,并且改进了M17在操作逻辑、音量控制上的一些不便之处。

因此,Q7继承了M17在声音上的所有优势,却做到了它一半都不到的价格,直接在我心目中超越了M17的地位,登上了我年度便携前端的推荐榜首,也成为了目前市面上最强大的便携解码耳放,没有之一。

 

如果你也觊觎M17的超强性能,且不追求内置安卓系统的转盘价值,有连接手机、电脑、界面的便携解码需求,那么,Q7无疑是更加实惠、纯粹、一步到位的终极选择。

 

 

 

“不是旗舰,胜似旗舰”

 

Q7的包装抢尽了旗舰的风头,巨大的炫彩外盒,比M17还大两圈,给足了开箱的尊贵仪式感。

 

 

配件更是丰富到令人发指,C to A、C to C、C to L三种五个连接线齐备,DK-3主动散热支架和疯马皮套也随机附赠,硅胶防滑贴也给了满满一大版,最后一个12V的DC电源收尾,把巨大的盒子装的满满当当。

 

 

 

“有传承,也有革新”

 

从形态上来说,Q7与M17基本就是一个框架,尺寸和轮廓基本完全相同,只是正面的屏幕换成了一条贯通的钢化玻璃+铝合金面板,背面玻璃面板换成了防滑硅胶垫。作为大号兄弟俩,与中号的M11系列、小号的BTR系列全家放在一起非常和谐,飞傲曾经的“设计语言不统一”短板荡然无存,令人欣慰。

 

 

 

值得一提的改进,一个是音量旋钮从无极式黑色玻璃材质换成了段落式金属CNC材质,金色的音量旋钮不仅为外观点睛,段落式的旋转手感也更利于快速调整音量。

另一个改进点就是内凹且优化的接口摆放,全尺寸光纤接口和供电模式实体开关的加入让Q7在桌面准台式的使用场景下下更加便捷。

 

 

 

“小杯、中杯、大杯、超大杯,齐了!”

 

 

 

M17上的RGB氛围灯也得到了继承,电竞气质瞬间附体,摆在我机箱旁边格外和谐。

 

 

 

这颗全新的音量旋钮采用滚花和CD纹处理的整块纯铜切削而成,对外观增骚作用显而易见,深得我意。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Q7黑曜石般的硬朗线条沉稳、冷峻而具有权威感, 2001太空漫游中那块石碑既视感拉满。镶嵌在玻璃面板下的双Hi-RES+THX认证三重金标,不仅昭示血统,也为过于严肃的纯黑正面增色不少。

 

 

 

正面的另一个关键元素就是隐藏式的mini显示屏,在熄灭时与玻璃面板浑然一体,电量时配合可按压式的音量旋钮,调节各种设置和操作非常方便。

当然,一些更加复杂的操作,比如EQ和灯光设置等,需要搭配手机FiiO Control APP来实现。

 

 

 

自带的DK-3散热支架方便性不言而喻,下方的线材开孔搭配Q7顶部的输出布置,是桌面使用的绝佳伴侣。但是不管是M17还是Q7,即使在夏天也没有明显的发热,所以这个风扇我是从来没有开过的……只是用来当一个纯粹的桌面支架。

 

 

 

自带的皮套手感细腻,做工精细,开孔精准,粘贴式的开合方式也比M17皮套方便很多。

 

 

“在家可做摆设,出门可夺眼球”

 

总体来说,Q7的设计在M17的优秀基础上,又进行了特异化的改进,新旋钮、新面板的变化深得我心,整体塑造出了一个大气、沉稳、实用且充满权威感的精致外观,很有旗舰的强大气场,我个人非常喜欢。

 

 

“你能想到的连接方式,都有”

 

说到连接方式和使用场景,Q7简单来说就是一台微缩版的桌面解码一体机——

 

首先在XMOS316加持下有完整的USB解码支持,直接连接PC、MAC、手机、iPad、DAP等等转盘就可以进行PCM32/768、DSD512、全MQA硬件解码。由于内置界面性能不错,因此USB是Q7最为理想的数字连接方式。

(买台M11s跟Q7组合就是一台完整的M17,似乎总价还便宜不少……)

 

如果手上有更好的独立界面,或者转盘不支持USB输出,还可以用标准同轴RCA进行S/Pdif数字输入,绕过内置界面直接送给ESS9038Pro进行解码;在搭配一些CD机等老转盘,或者对电气噪声非常敏感的环境下,也可以用标准TOSLINK光纤输入,但光纤输入的位深和采样率上限不如其他输入方式,可以自己取舍。

值得一提的是,在便携设备上同时配备标准尺寸的同轴RCA和光纤TOSLINK接口,我还是第一次见,其他设备大多采用3.5mm多用途接口进行转接,这无疑大大提升了转盘较多的用户在使用Q7解码时的便利度,不再需要购买特殊的转接线或转接头,也免了转接带来的信号损失。

 

飞傲要是再想办法把AES和I2S塞进来……

 

 

输出方面的选择性毫不逊色于输入——

单端口不仅有PO/LO二合一的标准3.5mm接口,Q7还像M17一样塞了个丧心病狂的全尺寸6.35mm接口进来……看来是铁了心要抗稳“便携台机”的头衔了,在搭配大耳的时候非常方便。

平衡口除了宇宙标准4.4mm Pentaconn以外,还保留了时代的眼泪2.5mm平衡口,在飞傲也逐渐在耳机和前端上抛弃2.5mm的2022年,这一情怀令人感动(

 

 

4.4口跟3.5一样,是PO/LO二合一的,在菜单中可以选择输出方式。买一根4.4mm转双XLR、3.5mm转双RCA的线材就可以作为纯解码自由连接后级了,Q7的解码素质也非常强悍,跟M17不相上下,ESS9038Pro八并二模式下SNR甚至达到了140db的水准。

我用来接STAX SRM-007T2推STAX L700MK2效果非常棒,DC供电下跟手上同样采用ESS9038Pro的台式解码几乎没太大区别,声音干净犀利,素质出色,动态优秀。

 

另外,LO支持可调音量,直接用来连接有源音箱也是完全OK的。

 

 

 

“BTR7 Pro Max”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最常用的连接方式依然是蓝牙模式。

这一点Q7完全就是放大版的BTR7,蓝牙连接手机或者电脑非常方便,在旗舰级的高通QCC5124芯片加成下,蓝牙连接非常快速、稳定,即使使用iOS设备的AAC连接,音质相比有线连接也没有太大损失,在安卓系统的LDAC连接下,就更加接近有线连接的水平了。相比无线带来的无拘无束,我个人觉得损失一点信息量是完全划算的,所以Q7蓝牙模式是我最主要的用途。

 

 

“不妥协的随身台机”

 

Q7的声音表现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

 

一、客观素质

 

由于手头没有测量仪器,具体的实测指标大家可以找网上的Measurements来看,我只从实际感受来聊一聊:

Q7在用料方面可谓是毫不吝啬,全链路旗舰芯片——以自研主控为核心,USB数字信号经XMOS十六核双时钟旗舰XU316芯片分离,送入ESS8通道Delta-Sigma旗舰DAC ESS9038PRO(是满血版,不是Q2M)解码为模拟信号,再送入台机级的THX 788+耳放模块放大,全程供电和元件物理隔离,最终输出。

 

产生的结果首先就是极高的信噪比,深邃的漆黑背景,在噪声探测器InEar PMX上完全感觉不到任何底噪,就算用USB直接供电也是一样的纯净,在随身设备上极其难得;

其次就是宽广的动态,Q7和M17在供电方面下了大力,尤其是搭配PL50线电时,开启超级大耳模式,可以感受到澎湃的力量,声音的厚度和饱满度真的接近同价位台式前端的水平。

最后则是丰富的细节和微动态,这点跟M17同出一辙,搭配高质量的音源(比如AppleMusic的高解析度无损)时,声音细节一览无余,绵密而不杂乱,毫无便携前端常见的“糊”和“平”,空间感的塑造也相当一流。

 


二、主观听感

 

 

其实主观听感方面可以聊的不算多,因为Q7的走向依然是飞傲标志性的的中正、平直、稳重风格,全频段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染色,声音非常直白,几乎就是原音重现,不带有任何色彩和性格。

 

这样的处理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双刃剑,优点是可以忠实的反映出录音和耳机本身的艺术取向,不会引入额外的修饰和改变,其实比较符合“原教旨HIFI”的定义;但缺点就是没有明确的味道和风格,也很难跟某些耳机碰撞出“Magic”,有一丝“白开水”的意思在里面。

但我在前端的理解方面是比较倾向于飞傲这种哲学的,我认为系统中应该由耳机负责控制声音风格,前端应该尽可能不引入额外的变量,这样才更好寻找耳机与音乐的搭配,也不容易对整个系统的最终声音带来负面影响。相反,某些以味道浓郁著名的前端,在搭配八字不合的曲风和器材时,反而更容易反向加分。

 

话说回来,飞傲二代THX相比Q5s时期的初代THX来说,要悦耳和丰满了很多,初代THX有一些“科学味”,表现为偏干偏冷,耐听度不足。而以M11Plus、M17、Q7、K9Pro等为代表的二代THX,就好像从科学放换成了甲类放一样,虽然声音依然是直白无染的基调,但整体的柔顺度、饱满度和自然度都有了明显的改进,中频加入了一丝微微的暖色,让整个声音都更加悦耳、耐听。

 

显而易见,Q7对所有曲风和耳机搭配都一视同仁,没有特别适合或者特别不适合的搭配,古典表现比较优秀,属于真正的“万金油”前端。

 


三、驱动力

 

 

“我相信选择M17和Q7的朋友,至少有50%的人是冲着3000mw的推力来的”

“毫无感情的大耳杀手”

“核动力便携耳放”

 

没错,这也正是Q7最大的优势所在,它可能是目前驱动力最强的便携耳放

简单来说,图上这一桌子耳机,无论是300欧高阻的旗舰动圈HD800、ZMF VC,低阻低敏的电流狂魔K701、600欧还不能用平衡的怪物DT880、甚至不少台式都搞不定的平板Nan7、AB1266,在Q7的超级大耳模式下都可以轻松驱动,甚至达到相当好听的程度,这在便携耳放领域是前所未有的驱动力表现。

 

Q7强大的供电架构可以提供非常充足的压摆和电流,无论是吃电压的高阻还是吃电流的低阻,都可以喂的非常饱满,毫无普通便携前端下大耳常见的“差一口气”感,低频动态、高频层次和声场都能发挥得很好,相比旁边那台20000+的Burson Conductor GT,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差距,出乎意料。

 

塞子就更不用说了,就算是我手上最难推的大法Z1R、Tinhifi P2等小尾巴杀手,Q7用不到十分之一的驱动力就可以轻松拿捏,且不会出现过推的问题,保守点说,市面上99.9%的塞子都不是问题。

 

当然了,想要发挥Q7全部的实力是需要搭配DC电源的,搭配PL50线性电源会比自带的开关电源更加澎湃。但是在Q7 9200mAh的充电宝级电池加持下,不插电也能输出1500mw的强大推力,对于绝大部分耳机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

 

 

“实至名归”

 

最后来点结语——

飞傲Q7,在M17的基础上传承革新,通过“一个核心,两种形态”的哲学,在继承了M17设计核心的前提下,开拓了新的差异化产品理念,通过精准的瘦身健体,将价格控制在了更加亲民的位置。

Q7在竞争激烈的随身前端领域,通过自己顶尖的用料、全能的功能性和难以匹敌的超强推力,在性能和形态之间模糊了便携和台式间的界限,以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成为了我2022年最推荐的便携前端,也坐稳了最强便携解码耳放这一头衔。

 

——我认为,不加“之一”,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Views:0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