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能买川崎ZX4RR? 聊聊飞傲FT3大耳机

原谅我标题党,不过说实话拿到FT3的感觉,就像半价买了部ZX4RR。让我觉得中国制造必须崛起,国外的品牌才会真正把国内的消费者当人,买办们才会妥协卖进口产品给国人不能太贵这件事情。从近几年的耳机市场就会看出这样的趋势,一些国外品牌的价格和销量都双双下跌了,无论如何粉饰烧友们都不买账了。除了大家对发烧这件事儿了解的越来越多,能直接听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之外。还有就是国内厂家的崛起,或者说是我们供应链的越来越完善和强大,其实很多产品内在大同小异(made in china),只是logo不同而造成的价格差异。所以只要我们有了自己的品牌,那么产品的价格也会更加接地气,起码大耳机这块还是很接地气的。

 

 

今年进军大耳机的品牌就有不少,而且一家比一家做的要精彩。为何我一开始讲FT3的购买感受像捡了大便宜呢?其实拿到手对比,FT3除了零件都非公模外,细节设计也非常精巧,零件也相对复杂和多,配件的精细度等方面就拉开竞品很大差距,关键是最后的定价也比竞品便宜很多,这还是和国内的竞品比较,同价位的国外大牌比较,明眼人就发现两者完全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同样的做工和用料,如果贴个大牌,我想价格再翻两倍都饱受了。

 

 

咱们先抛开其他讲细节,一些耳机更换耳罩会出现耳垂部分漏音的情况,买原厂耳罩便宜的要200,贵的400往上,这价格实在是不讲道理,哪怕是原厂耳罩耳垂附近的贴合度也不会特别好。这里不得不吹下飞傲的设计,FT3单元与耳机架连接的转轴处内部加了弹簧,耳垂部分的耳罩会自带弹力的去贴合耳垂下方的脸颊,保证贴合不漏音,兼容同规格的副厂耳罩。传统耳机要想不漏音和强隔音主要靠整个头梁的强夹力,譬如DT150头梁的夹头力有5N,长时间佩戴会让整个头部感觉像戴了紧箍咒,而ft3结合弹性头带,和水平转轴(配件也不少),及刚提到的单元转轴内的弹簧装置,共同分散了贴合度所需的压力,从而保证贴合度的同时,达成舒适佩戴。

 

 

其他方面的细节我罗列出来大家感受下,斐波那契隔栅(SONY旗舰大耳用过)、60mm镀铍悬边和DLC的高规格单元配置、音圈是日产的0.035mm的铝包线、日本古河PCOCC线材(这线单买一千一条都不一定能拿下)、后腔有防驻波结构、斜置单元更好的对准耳洞、可换4.4、卡农等平衡头(可以去TB搜下这种卡农转接头,一个可换头百元起)。原配有两套耳罩,蛋白皮和麂皮绒耳罩,都有快拆装置。耳机包我猜可能是FOCAL同供应商吧,样子挺乌,FOCAL原装包单卖一个989元。这配置换个国外厂家的标,你觉得应该定价多少呢?但飞傲定价是1999元。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讲点其他。这几年,各厂家大耳都往低阻、高敏设计了,更多是为了适配越来越多的随身烧友,我个人觉得这是妥协之策,必然损失耳机的流畅度和声音潜力。另外高阻抗的耳机,其实重点在于音圈这块,铜包铝线修过早期HD6xx系列的朋友都懂,断了再接对技术要求不低。而FT3这么细的铜包铝绕音圈就对工艺要求比较高了,尤其是高阻抗的音圈。飞傲能在大家都做低阻时选择350欧的高阻抗,对声音还是有一定追求的。首先高阻优势是天然会过滤掉一些底噪让声音更纯净,老一些的机器,底噪很难避免,高阻抗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其次高阻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线圈缠绕圈数相对低阻多,更容易去驱动高刚性膜片,加上非对称磁路以及高磁密度,以及很细的铜包铝音圈,它的启动就更迅速,由于重量轻停止也就更容易,再搭配推力足控制力好的耳放,就像一台动能储备强大,制动强大,车重超轻,推重比高的顶级跑车一般,加速快,灵活,刹车距离短。音乐的灵性就在动静之间,好的动圈耳机一定是要好的物料基础,加上良好的设计,才能把这种灵性给体现出来。

 

 

FT3硬件和设计上到了这个水平,素质完全不用担心。开放式设计(调音难度低是结构优势),声场天然开阔,声音自然度也好,这次最值得表扬的是三频均衡度,没有去妥协低频量。解析对比同价位的大耳都要好的多,每个小细节都被清晰呈现,歌手的咬字转换、腔体变化、微动态都能被反应出来,熟悉的歌曲会听到更多的细节,尤其没听过高素质大耳的朋友,会一时间觉得信息量有点大。

 

 

还有个特点是FT3的高频,有些类似德国大师高频的风骨在,一样是不错的高频延伸,以及良好的器乐透明度,尤其是乐器多时的控制力好,不容易乱的特点很像。当然这也有一定的负面效果,就是在回放一些现代的渣录音流行乐时,高频会显得碎,但录音品质好,或者是不插电的录音就很畅快淋漓。中频的话相对于差不多价位,且口碑好的平板耳机,还是挺有优势的,人声会显得更厚实饱满一些,更能传达出歌曲的情感表达。低频这块就我个人审美来说,进步是最大的,三频分布特均衡,甚至有点往ER4SR的方向靠近了,低频的质感、量感、下潜、氛围感都拿捏的不错,大部分类型的音乐都能从容面对。

 

 

只是想要把FT3发挥好,还是需要往板砖甚至台式靠一靠的,就耳机包里的三个可换插头里的卡农头就能知道,官方是鼓励大家去搭配台式系统的。如果推力不足,声音很容易出现薄、锐、干的情况的。在搭配上一定是能上平衡,就上平衡,对声音的厚度、高频控制力、整体丰润度会有巨大的改变,我觉得起步搭配最低最低也是加了线电的飞傲K7的平衡口(推荐换个发烧保险丝,华丽度可以开脑放)。就我自己搭配Q7的经验来看,这是个很恰当的组合,本身Q7的风格就是相对内敛温润一些的,搭配素质高、透明度高的FT3,听感很不错。如果手边有合适的光纤设备和好的光纤线,建议试试Q7的光纤口,透明度、宽松度比USB口更好一点。搭配台式耳放的话,当然是更好的选择,有卡农口就接卡农口,只是要注意把增益调合适,增益过高,会让FT3的耐听度下降,高频会显得失控。调整合适及风格适配的话,声音的宽松度相对板砖Q7会更好一些,整体声音会更沉稳大气、开阔温润,尤其声场上相对会大一些,声音的饱满度也强一些,我认为FT3还是有不错的潜力的。关于换线我的建议是,千元以下的升级线,个人认为没啥必要,不一定比原线好,即使换了更多是改变而不是升级,大多情况下,都会抹杀耳机本身的透明度。

 

 

这里有感而发两句,不少烧友对飞傲还存在着不轻的刻板印象,就拿FT3标配的古河PCOCC线材来说,标古河标就说怎么怎么好,粘上飞傲就怎么怎么不好。也许这也是心理声学研究的一部分吧,毕竟能看到的东西反而更影响实际听感结论,或者说人的听力本就没那么的强,相对视觉能力还是弱很多的。这些话懂得都懂,不认同的各持己见即可,而我期望所有踏踏实实,肯创新,肯用心的国产品牌都能崛起,也需要更加注重品牌文化的建立,让品牌不仅仅有极强的产品力,也有更强的品牌效应。这样就能逼着一些欧美品牌,不得不正视中国消费者,不得不放下架子尊重我们,也不能再依靠过往的经济基础来进行品牌价值输出,来高价宰我们。

 

 

FT3是今年听到最诚意十足的头戴式大耳了,从单元、到设计、到用料、到配件、到细节,方方面面都透着用心,当然我承认单元外壳设计的机甲风显得太电竞了太丑了,但起码没去借鉴任何一家大厂,而是以自家产品定位,形成的品牌风格来统一设计,我觉得是没毛病。毕竟这也只是第一代产品,只要原创丑点能接受,下一代产品有在微博看到外观,美观度提升了很多。这让我想起凯越450RR车头,现在搞的“杜里杜气”的,个人认为还不如初期的鲶鱼头好看,不过凯越的450RR大受好评还是值得开心的。

 

 

有人说是因为凯越四缸崛起才让川崎新车售价接轨国际,但我觉得今年国产四缸车扎堆这个消息才是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多个国产摩托车品牌都在四缸这个赛道发力了,国际品牌不可能忽视整个市场的变化。当然国内市场这块大蛋糕,也让川崎在以往尝到了足够的甜头,在这几重情况下,不得不尊重和重视国内市场。我估计两年左右国际大厂车价都会接轨国际,就写文这几天,不少国际品牌的车价都纷纷不约而同的下调了,虽然诚意不足,但相对以往的加价买车,已经好了不是一点半点了。像标题4万买ZX4RR,其实是半价买进口摩托车,根本还是低价买到了好产品,我更希望国产能全面崛起,低价买到纯国产的高级货,就像我拿到FT3,就有半价买进口的心情一般。 我想以上这些就是国产皮牌崛起的意义!

 

 

 

 

 

作者:Chester 编辑于  2023-06-09 10:16

网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632639249

Views:0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