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傲R7——不简单的All in one
之前,我一直习惯将便携播放设备和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分别类比为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主机。在桌面设备小型化十分流行的当下,是否有一种二者兼顾的HiFi产品呢?今天的主角—飞傲R7就是一款完全符合条件的产品。尽管它接近5k的售价会带来一定的消费门槛,但是它却完美的解决了便携玩家由便携播放器向台式系统过渡过程中的痛点。同时,它也是一款极具创意的多合一产品。
纵观近些年便携播放器的发展,它们在售价定位上,从上之下可谓是形成了一座标准的价格金字塔。目前,在千元价位级别完全是小尾巴的天下。接着位居第二层的是3k价位的安卓国砖。在这个价位上,各大厂商可谓是千帆竞发,让消费者感受到了物超所值的消费体验。在3k档之上我简单将其划分为5k档和5k以上档。而来到这样的消费档次时,有相当一部分的玩家会转向中低端价位的台式一体机去搭配经典的中端头戴式耳机。为此,他们往往不得不舍弃手上的便携套装,而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虽然台机+头戴式耳机的组合确实能给我带来更好的HIFI体验,但是我很快就遇到了烦恼。即台式系统带来的不便远超了预期。除了大体积、高度依赖电脑以外,最致命的就是无法很好的兼容一些低阻、高敏的耳塞,因为台机过推不仅会让有些耳塞声音毛躁,甚至会烧坏耳机(本人有幸因上台而被烧坏过几条耳塞),但有了R7这些困扰也就迎刃而解了。虽然我已经有了让自己比较满意的便携和台式系统,但它的种种优点依旧契合我的当下需求。所以白色R7一经上市,我就果断入手了。在经过超高强度的体验后,决定来对这款桌面HiFi中心进行非技术层面的深入分析,来给感兴趣的朋友提供参考。
刚拿到白色R7的时候,发现它的精巧程度远超我的预期。从正面角度来看,它的尺寸和一只三英寸的书架音箱相当。在搭配随机附赠的斜坡防滑底座之后,居然能和其他桌面设备和谐共处,视觉上并没有给人带来一种突兀的感觉。在简单把玩过后,我发现了这个产品背后其实还隐藏了许多官方文案中并没有提到的细节。
R7从整体上来看更像是一款高度融合飞傲自家M11 s和K7的桌面级小钢炮。或许有人觉得采用一片DAC芯片的R7较前者的双DAC设计而言略显诚意不足,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最终的声音是基于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高度融合后的产物。台机之所以比便携播放器优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大尺寸面积的模拟板,能够为研发人员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去完善其声音。而对于R7而言,它有一块甚至比K7主板面积还要大的模拟板,这样的模拟板设计完全可以弥补其在DAC数量上不足的劣势。此外,R7的扩展接口也十分丰富,除了高度融合了M11s和K7所涵盖的接口、功能以外,还额外增加了光纤输出/输入、同轴输入、XLR平衡输出、以太网接口。从表面上看R7似乎是一款1+1=1的特殊存在,但是如果你在继续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它的背后还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R7不仅在安卓部分采用了与M11plus(ESS版)相同骁龙660+4G运行内存+64G存储构架,就连DAC也采用了跟M11plus(ESS版)和K9相同的ESS9068AS,为整个系统的操控体验和解码性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R7模拟板的设计方面,工程师们借鉴了自家超旗舰便携播放器M17的线路设计,同时使用了旗舰台机K9pro搭载的THX788+放大模块,意在提升R7对不同阻抗、灵敏度耳机的兼容性,更好的保护耳机。自带耳机口的声音风格属于直白中带着柔和,人声略带一丝成熟、稳重,整体注重耐听性。从搭配便携耳塞的效果来看,R7填补了飞傲从M11s到M11plus的空白。同理,在驱动大耳的层面,R7也完全可以充当从K7过渡到K9的桥梁。因此,在M11s和K7的面前,R7成功的实现了1+1<1。从简单层面来看,R7更适合从中高端耳塞转向经典御三家的中端开放式大耳机的朋友。对于他们以后的升级方向飞傲也提前规划好了,那就是接驳K9pro去驱动高端、旗舰级的大耳机。可以说,飞傲R7的横空出世,给业界的同行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对我个人而言,通过R7的安卓本地播放或者解码耳放(PC-HiFi)模式驳接耳塞、大耳机顶多算是开胃菜,而其安卓模式下的流媒体数字音乐功能才是R7真正的杀手锏!众所周知,网播的门槛比较高,但R7的问世却在无形之中降低了网播的门槛。
对我来说,它在串流方面的表现可谓是大放异彩。对于时下主流的流媒体软件,例如QQ音乐、网易云、Apple Music、Tidal,spotify,R7均能绕开SRC实现独占输出,并且还可以实现同轴信号输出。在接驳DA11后完美的实现了对最高384k同轴信号的播放。当将电脑和R7联网后,可以利用电脑端的spotify实现对R7本地spotify的远程控制。此外,R7上的Tidal应用也可以通过同轴实现对MQA格式两倍展开。
飞傲作为国内唯一在安卓产品线中布局Roon生态链的厂商,自然也将R7通过了Roon Ready认证。尽管Roon的售价不菲,但好在有学习版可供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装有Roon核心服务软件的电脑能够迅速发现局域网中的R7,利用局域网R7可以完美的播放电脑里的音频文件。值得注意的是Roon对音源存在明显的滤波处理,这会使得声音干净、低频下潜更深,还有就是在Windows系统下Roon的稳定性不太好,正版的Roon也会时不时出现假死状态。
在本地串流方面,我更推荐利用JRiver通过DLNA进行推送。毕竟JRiver的门槛要比Roon低很多。在作为服务器的电脑上开启JRiver的DLNA功能之后,能够迅速发现安装BubbleUPnP(3.8版本)的R7,并实现对本地音源的播放。需要注意的是,由于BubbleUPnP自身的限制无法实现对DSD的硬解,对于高规格的DSD会转换成低采样率的PCM信号,但对于其他主流格式的音源均能实现独占输出。此外,音源在经过BubbleUPnP原生的抖动处理后,声音也十分有特色,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尝试体验一下。
在完成上述一系列的串流体验之后,发现只要R7的耳放口有稳定的模拟信号输出,其同轴和光纤端口均可以输出符合规定的音频信号,且信号质量稳定。
作为一个流媒体音乐爱好者,高品质的音乐综艺类节目自然也不会错过。随手测试了一下芒果TV在R7上的表现。没想到R7居然完美的绕开了SRC,让R7的娱乐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ps:如果觉得竖屏画面小了,还可以将R7外接显示器增强体验效果)。
从表面来看,R7是基于安卓平台打造的一款mini桌面级解码耳放一体机。但由于其具备了更多接口,从而实现了从PC HiFi一体机到网络播放器以及数字转盘的全功能覆盖。事实上,早在21年,山灵就率先推出了和R7具有相同定价,定位的产品—EM5。EM5在外观设计和尺寸上更接近传统的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但由于EM5采用了深度定制的安卓系统和垂直向上的屏幕设计,导致其操控体验一般。此外,由于EM5自身的模拟部分主要是针对中、高阻大耳机进行适配,导致对低阻、高敏耳塞的兼容性不太理想,因此没有吸引更多的关注。这次飞傲对R7的每一个功能都进行了精细的打磨,意在增强其自身的适配性。
对于R7这种售价5k的产品,它各个部分价值的占比可能是更具讨论性的话题。因为这关系到它是否存在短板,如果存在明显短板就会成为今后系统升级中的障碍。实际上由于其特殊的产品定位,只要你的重心不在便携HiFi系统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各个部分的价值配比会在你心中发生悄然的改变。在早期阶段,当你想从耳塞过渡到大耳机的时候,R7相当于高度融合了中端便携播放器和中低端的台机。而当你需要升级到中高端台机系统的时候,R7就充当了网播和转盘的角色。
作者:在校生音频器材评论组 编辑于 06-10 12:09
网址: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11054865170633